展览评论

展览评论

美术观察丨徐翎:新境遇的挑战与应对——第十四届全国美展连环画、年画、宣传画、插图、漫画述评

来源:admin 发布时间:2024/12/25 21:01:46

当人们的视线从纸张转至屏幕,其中隐现的就不只是视觉媒体的迁移,更深层次的思维方式、审美趋向也相应出现了变化。作为定期呈上的当代中国视觉盛宴,五年一次的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可谓此表征之一,尤其是在边缘、跨界处,更见征候。这是笔者于2024年7月30日在成都市美术馆,身处第十四届全国美展综合画种展区时深切的第一感受。

一、境遇与问题

2024年7月30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四川省美术家协会承办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五周年——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连环画、年画、宣传画、插图、漫画作品展”在成都市美术馆开幕。《美术观察》杂志跟踪观察报道全国美展已多年,笔者亦是继2019年第十三届综合画种广州展事后再次来到综合画种展事现场。与上届视听相对新鲜闹热的以国漫为主体的入选作品展相比,本次展出的作品是从征集到的5371件连环画、年画、宣传画、插图、漫画等品类作品中,经专家组评审入选的309件作品,其中进京作品56件(组),展场氛围亦相应沉静下来。丰盛的作品数量支撑了全国美展作为中国美术界最权威、规模最大的顶级展览的地位,五年一会的济济美术人才呈现出了全国美术创作的基准线和审美导向,创作激情隐没其间。


与其他美术品类对比来看,作为最贴近人们日常生活的美术品类——连环画、年画、宣传画、插图、漫画等,在新的历史时期面临了最直接的生存危机。社会生活里日益凋落的纸质出版物——从连环画本、贴画到报刊,平常越来越少见于公共或私人空间;因相对单一的平面性质,它们在屏读媒介中失去了夺人眼球的优势。萎缩了旧日载体的连环画、年画、宣传画、插图、漫画,其独立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是否同步被消减了?它们曾经担负的社会责任还有吗?又或者,在时代的发展进程中,连环画、年画、宣传画、插图、漫画找得到它们各自新的载体或传播途径传播价值吗?在展会现场可以感受到,全国美展这一具有庆典意味的展览语境,为美术创作者提供了一个庇护所,他们于此刻可耽溺其中,单纯地追索、呈现连环画、年画、宣传画、插图、漫画作为独立的艺术本体的美与意义。在展会开幕当日召开的研讨会上,也有学者指称为“展览体”,将之与“日常体”区别开。




3.JPG
洪万里 (浙江)  鲁智深  连环画  39×39厘米×10  第四届中国美术奖·金奖




二、作品与表现


此次展事无论是作品规模还是水平,连环画和插图作品可列前排,也最为鲜明地体现了全国美展关注社会当下发生的重大事件,形塑积极的社会精神风貌和人民形象的社会职责。

相对以往为人所诟病的“重题材、轻构思”情形,本届连环画作品的完成度可称得上较高且整齐。艺术语言的择选,图像与文本的关系,图像叙事的关联,作品文学性、社会性与艺术性的关联等问题差池不大,甚而有出彩之处。如工笔重彩的《有一个美丽的地方》,纪念碑形式的浮雕《筑梦苍穹——钱学森与中国航天》,剪贴画形式的《家在农村》,版画味的《北疆之诗——百灵鸟从蓝天飞过》《红色苗乡》等,就图文的互文性而言,堪称贴切。其中以或深或浅的浮雕版作连环画,如《筑梦苍穹——钱学森与中国航天》《演兵“朱日和”》等,是新见的连环画样式,牛刀小试之下也在某种程度上实证了“展览体”。在题材上,作品《朝生》以第一人称视角讲述一位无业青年寻找到为家乡农产品带货直播的机会的经历,《纽带——中老友谊架新桥》以去年开通的中老铁路为主题,《小小传承者的非遗体验》《寻“承”记》《非遗“守”艺人》《戏曲人生》等或从个体或从某非遗文化主体讲述中国的非遗文化,应和了近年来的社会热点和生活新样式。

本次展览中连环画创作的累累果实,除了创作者自身的勤奋努力,也是中国美协连环画艺委会的工作成果。据连环画艺委会主任李晨介绍,在过去的数年里,连环画艺委会在全国各高校做过三十多场鼓励、推动连环画创作的讲座,在艺术院校、综合性大学设立多个连环画的专业创作基地,做过数十个连环画作品展览,推进了16个连环画人才赞助项目,并且设立了青年绘本计划。此次入选作品的创作主力为80后、90后美术家,最年轻的入选作者为00后。在发言中,李晨还提醒防范AI混入创作的可能性及有效的应对方法。


插图与连环画有亲缘关系,创作上颇多共通处,尤其在叙事性、图像性上,有相近的要求,只是插图绘画语言更短小精练。在风格样式上,本次的入选作品列示了插图风格语言的跳跃性和多样性,《丝路悠扬》《美容师系列》《袭古创今正当时》《燕京山水记》《我的中国心——老华侨陈锡波的故事》《逐梦星空——“两弹一星”功勋人物赵九章》《厂区回忆》《故乡的记忆》《春风十里》《移动的集市——彝乡情致富列车》《熠熠华夏——九歌》《生命之光穿透你我》《乡村四时》《墨香传承》《惊奇博物馆》《正义的抉疑》《梅花鹿的梦幻森林》《东方宝石——朱鹮》《新编开工天物》《归程》等,在思想表达、画技表现、制作完备等方面各有出彩之处,令人目不暇接。




4.JPG
沈璐 (广东)  旌旗  连环画  30×50厘米×8  第四届中国美术奖·银奖



当下,连环画、插图还能时常见于书籍之中,但其他品类出现在日常生活中的机会不多,如学者于洋在研讨会上发言指出,连环画、年画、宣传画、插图、漫画中,年画与宣传画遇到的问题更严重。反映到创作中,就表现为入选展览的作品并置展出时眼见的势弱。日常生活中,囿于“年节”专题性和特定宣传对象,年画和宣传画已很难找到出场所需的空白墙面和出场时机,它们几乎销声匿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只偶以怀旧的藏品形式出现。这种情形背离了其样式上的直白和喜闻乐见的气质,而题材、主题、风格样式的雷同更加剧了年画、宣传画创作后继乏力的局面。无疑,是年画、宣传画的创作逻辑面临挑战,方致其走向堪忧。相对而言,本次入选作品年画《新质生产力,乡村新动能》《大东北》和宣传画《新征程·致敬中国航天人》有可称道处。    

漫画所遇困境度介于以上两组之间,因其题材天然的机敏性和样式的灵活程度,问题的严重程度反而是最低的。如载体方面,无论传统的纸媒还是当下的屏幕,它都有适应性。更由于它与时代、社会问题的深度关联,并不缺少创作题材;由于其内涵的当下性,也容易引起关注和话题度。也可以说,漫画的问题始终在于它的本体自身,在于它的表达是否够锐利、够深刻、够直指人心,图像是否够直接而有视觉冲击力。本次展出的作品中,《待诊》《斑马线上》《亮点》以富有对比性的内涵引人注目。


回顾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连环画、年画、宣传画、插图、漫画作品展,总体来看,不乏出彩的作品,但也缺乏经典作品。正如文前所言,时代的表征已经出现,亟待我们审视细察。在这个体现国家艺术评价体系的场域里,连环画、年画、宣传画、插图、漫画因它们相通的功能性汇聚在一起,又因外部境遇而生出变化。有学者提出有必要重新塑造这五个画种的标准,即脱离原来的出版要求,发掘它们新的功能,寻找架上、学院化之外的道路,实现它们在数码时代的转型。显然,这不失为一条可能的路径,目的是保有这些美术品类的生命力、活力。而无论如何,尊重创作规律,尊重历史发展,前方终有问题的答案;我们则行于路途之上,遍看风景。


徐翎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研究员


本文原载《美术观察》202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