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美术

艺委会

北回归线油画群体作品展-2022

640.jpg

在当代画坛,单纯画照片、随意搞形式的现象已经引起业界诟病,只有形式语言的变化,并不足以在文化的当代性层面获得突破。如何在深入观察生活的基础上挖掘现实生活的当代性、从而获得油画艺术的审美意义与文化意义?11月27日至12月8日,由中国油画学会、中国美协民族美术艺委会、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学术支持,广西美协主办,广西北回归线油画研究院、广西南宁仁宝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广西杰麒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办的“北回归线油画群体作品展-2022”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就在试图展现一种“解题方法”。

南国的色彩

本次展览展出由广西画坛的中坚力量和众多青年创作者组成的“北回归线油画群体”——谢森、谢麟、吕峰、柳风、吴以彩、潘新权、蒋文洁、苏雪薇、韩克伟、刘瑞森、梁群峰、韦明思、覃泽佳、罗连、陈瑶、韦骍16位画家创作的48幅油画作品,充满鲜明的地域和文化特征,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面貌。

中国美协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艺委会主任尚辉认为,中国油画的色彩贫弱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北回归线油画群体’就是近一段时期以来在中国油画色彩表现上具有突破性的创作群体”。此言非虚——步入展厅,扑面而来的就是强烈的“南国色彩”,这种强烈的南国光影,不是印象派的用光,而是更具主观的色彩表现:谢森的《北回归线记忆·北海渔港》画逆光的渔港与人,晚霞表现为微妙的紫色而充满诗意,同时抽离了画面的叙事性;覃泽佳的《淘书记忆·夏》系列,表现夏日旧书摊在蓝塑料布的“笼罩”下奇妙的光与色,能够引发爱书人的共鸣;来自山西的画家吕峰在广西生活与创作,南国风情更对北方人有着迥然不同的“冲击”,让他的画面硬朗而富有血性,他将自己的感受归结为作品的题目——“在热辣的阳光下生活”;“北回归线油画群体”的作品不只有浓烈的暖色调,韦明思的一系列侗寨主题作品就以大面积黑色铺陈,展现出浓郁的民族风情……

广西是北回归线中国最具亚热带特征的地区之一,有丰富的自然和少数民族资源。“广西是阳光直射之地,又是民族聚居之地,画面中那些书摊、渔民、码头、侗寨……需要用强烈的艺术语言来表现,这就需要大胆而充满想象力的色彩”,广西美协名誉主席、著名油画家谢麟介绍。尚辉认为,“北回归线油画群体”在探索北回归线在广西形成的独特艺术人文风貌的同时,抓住了直射阳光、绿色植被、民族风情和现代城市生活等这些具有地标性的人文景观,并以表现现实主义作为这个群体的艺术表现方法,使这个群体的画家逐步形成了各具个性又相对统一的艺术风貌。尚辉表示:“‘北回归线油画群体’鲜明的艺术特征,表现在对生命本源的民俗意识表现,他们对阳光色系的发掘更深刻地体现在其光色中蕴藏的民俗生命意识,他们把红土文化对于生命的崇拜都通过表现性语言而获得某种复活。这些画作虽具有焦点再现的空间,却并不完全以再现写实为其画面的审美呈现,而往往体现为时空错置的心理真实揭示。”‘北回归线油画群体’把身边的生活与正在寻找的精神性物象放在视觉符号强烈、充满广西元素的画面中,从而如尚辉所言,在“广西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民俗文化中感悟到一种非理性艺术的价值”。

现实的表现

这不是“北回归线油画群体”吹进京城的第一缕暖风了,2020年冬天,成立于2019年、立足红土地、致力于对广西亚热带地域及其文化特征的研究和创作的“北回归线油画群体”,就曾在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博物馆举办“北回归线油画群体作品展-2020”,作为这一群体第一次在学界的亮相。在谢麟看来,如果说“北回归线油画群体作品展-2020”是以当代视角回望地域,那么本次展览则是“北回归线油画群体”以自己的视角去研判现实主义油画的当代意义及呈现方式。

在谢麟看来,传统的现实主义油画虽然产生过强烈的社会效应、成为了中国当代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文化语境、社会结构和生活的变化以及创作主体的年轻化,现实主义油画更应具有当代性以及表现语汇的要求,叙事性的传统语汇已不能满足多元的审美需要。“‘表现现实主义’是我们对当代现实主义油画的理解和定义,‘表现’而不是‘再现’、‘表达’而不是‘叙事’,这种当代视角的判断,会给现实主义油画创作注入时代的生命力。”他说。

谢麟的《悠远的岁月·鼓楼》是写生所得,更是“写”心中印象,《圣地·白裤瑶歌圩》则是他参加了白裤瑶传统民俗节庆歌圩后所抒发的更为主观的感受;韩克伟的《前沿》系列,用类似工笔画的手法,细细描摹了医院抗击疫情的场面;潘新权的《西大公共课前的自行车》,画面里的自行车,都是“写”出来的……诸多作品,都强调绘画的平面化与装饰意趣,减弱了空间的深度,以油画语言表现写意性的同时,又与中国画的写意构成联系。在“北回归线油画群体”的创作中,乡土、都市、工业、风景、抗疫等诸多题材都呈现出与传统现实主义油画不一样的图式和表达语汇——在画面之上,现实主义的表现更为多样性,生活于是并非“再现”,而更需要“表现”。

“在新的历史时期,作为中国现代油画发展主体形态的现实主义,应该以什么表述方式和语汇来呈现,从而给现实主义油画创作赋予新的时代性和生命力?”带着这样的问题,“北回归线油画群体”以本土的地域和文化背景为创作源泉,以长期深入生活的创作追求和创作观念,以自己真切的情感体验作为创作取向,以新的视角和表现现实主义语言观察及表现自己对时代认知,他们立足地域、以当代视野审视当代社会生活的创作观念,在当下油画创作中具有积极的文化意义。一如谢森所言:“我们应该将艺术的视野放开阔些,在中国的大文化背景和南方地域特色中,更好地表达个人对自然、对社会的深入观察、深切体会以及对艺术理想的不懈追求。”

“新视角下现实主义的多样性呈现”——或者更直白一点:当今的现实主义油画表达,可以是什么样子的?“我们还在探索。”谢麟说。

 

 1.jpg

谢森《北回归线记忆·红土甘蔗》布面油画160×200cm2020年

2.jpg

谢麟《夕阳彤红》 布面油彩 190×220cm 2022年

4.jpg

柳风《钢铁战士北部湾no.12》布面油画150×150cm2022年

3.jpg

吕峰《在热辣的阳光下生活NO.7》布面油画160×180cm2021年

6.jpg

潘新权《核酸日常》布面油画145×350cm2022年

7.jpg

蒋文洁《麻黄梁风景之六》油画丙烯120×150cm2022年

5.jpg

吴以彩《古法压榨茶籽油》布面油画180×100cm2022年

9.jpg

韩克伟《前沿》 布面油彩170×260cm2022年

8.jpg

苏雪薇《海运船厂》布面油画180×200cm2022年

10.jpg

刘瑞森《人间烟火系列之夜菠萝》布面丙烯油彩190×190cm202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