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至25日,“文化建筑在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中央美术学院举办。会议由中央美术学院 、中国建筑学会主办,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北京高校视觉艺术高精尖创新中心、中国美术家协会建筑艺术委员会、《建筑创作》杂志社承办,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协办。包括国际著名建筑大师矶崎新,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王澍,欧洲建筑教育协会主席卡尔•奥托•诶佛森等在内的多位国际知名建筑及教育学者,以及国内外建筑学院院校长、负责人在这个周末齐聚美院,以“‘文化的实践’——1980年以来的中国文化建筑”为主题,围绕“塑造国家文化形象的建筑实践”、“建构公众文化活动的集体空间”、“作为文化研究的建筑教育”三个议题展开讨论。参会学者结合自己的研究和实践进行了阐述和讨论,二十场主旨发言和四场院长论坛,不仅对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建筑创作进行了全面地梳理,而且对国家形象工程的设计也进行了个案性讨论。
在开幕式的当天,中央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高洪首先致开幕词;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就《文化建筑在中国》的主旨进行了阐述;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王澍以《与水絮语》为题,谈了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建筑设计创作的体会;国际建筑设计大师矶崎新以《亚洲近代的国家标志(纪念碑·广场)》为题,结合着对梁思成和丹下健三的作品比较,着重强调了传统文化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影响;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院长吕品晶以《80年代以来的中国文化建筑——一个历史框架》为题,回顾了仅三十年以来的中国城镇建设;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副院长程启明以《培养有艺术家素质的建筑师》为题,介绍了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建筑设计教学的特色成果。另外,国外学者的参与也是这次论坛的一大特色。来自法国、英国、德国、荷兰、挪威等国家的建筑师们,均结合自己在中国的设计实践,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与当今城市建筑和建筑设计的结合介绍了自己的认识和经验。在关于建筑教育方面,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重庆大学等学校的建筑学院的院长结合各校的教学实践和地域文化的不同对文化建筑的本质属性及继承发展的核心等进行了交流。
建筑艺术委员会供稿